我与童话

童话,大名叫儿童文学,字面意思就是“对儿童们说的话”。

我小时候,最小最小的时候,是听我妈给我讲童话故事。我妈拿着书念,我就听。这份回忆是挺温馨的,可惜故事我大多已忘记了

长大了一点,就开始自己看,大概就是《格林童话》、《安徒生童话》这两架马车。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看的这俩都是删减本,不光删减,还被编辑们篡改得不行。所有“不适合低龄儿童阅读”的内容都消失了。

反正呢,我回忆里的我看过最早版本的这两大童话,都是王子跟公主,还有穷男孩跟小公主的美好故事。但是因为没有比较,一直到很晚我才明白这两部童话本来并不是我记忆力的那两本。

后来我又看《一千零一夜》,这个我买过两本,另一本是用了它的别名:《天方奇谭》。

这俩本来应该是一本书的两个名字。但是奇异的是我开始时毫无察觉:因为这两本是采自不同译本,又被各自的编辑删改,内容已经相去甚远了。再加上我当时的辨别力也不高,还没有想到将它们对比,所以我高高兴兴地为“一本书”花了两份钱。

至少花了两份钱是真的。

《天方奇谭》或者叫《一千零一夜》中不少故事我不喜欢看。各看了一遍就收起来再看了。

后来我又在地摊上淘到了一本《童话大全》,视之如珍宝。这本童话书是硬质精装版,还有缎带做书签,配图采用了精致的铜版画风格。我在这里看到了完全版的《海的女儿》跟《丑小鸭》。

这本童话集里把《海的女儿》译作《小人鱼》,一直到初中在课本里学到时我才知道我看的《小人鱼》就是大名鼎鼎的《海的女儿》。

当我看到小人鱼变成泡沫的时候,先是目瞪口呆,之后慢慢就哭了出来,不忍卒读。我在这时第一次接触到了悲剧。就算文章最后说小人鱼也能有永恒的灵魂,我也非常难过,如果她不能跟王子在一起,就算是永恒的灵魂,恐怕也不是她所热爱的。

至于它跟《丑小鸭》为何没有收录在我看的第一个版本的《安徒生童话》里,我已在上面说了。

小学最后两年,我开始看郑渊洁的《皮皮鲁和鲁西西》这个系列的童话。它们又一次地刷新了我对“童话”这个词的认知。

时到今日,回过头来,我觉得,似乎是这个系列的童话启发了我去独立地思考。我开始思考那些原来被我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事跟物,也开始了我的叛逆期。

我还记得小时候无意中用铁丝直接连通电池的正负极时的欣喜若狂,觉得我掌握了真理,觉醒了超能力。之后拿起扫帚,披上床单,举着电池,觉得自己注定是世界之王。

思考也是这样。当开始思考之后,想明白了一点,再看看周边的同龄人,就觉得幼稚可笑,觉得自己比他们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。于是最开始的思考就催生出了自负。

但是我要感谢郑渊洁。想了一点总比什么都不想要来得好。

《皮皮鲁和鲁西西》我买了很多本,收集完成度应该仅次于《龙珠》系列。可惜后来散失了好几本,给我心痛坏了。

后来脱离了看童话的年纪,也就很难再跟小时候一样,虔诚安静地蹲在书店去翻故事书了。

前几天收拾行装时,无意间翻到了我的那本《童话大全》。它置诸暗室多年,正两面都是一层灰。我拨开缎带,看到了十年前我最后合上这本书前看的那篇故事。一时之间百感交集。

我接着翻到小人鱼化为泡沫的那段,泛黄的书页上泪痕犹在。我像是捧着镜子,透过书页,仿佛又看到了当年那个小男孩。

 

十月三日列入精选。十一月六日除名精选。

作者: 张 云孙

吟游诗人,街头摄影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