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大庆的最早印象,来自童年时期的一首打油诗。这诗现在想来,还挺有意思。
它这么说:“某某某来一回头,吓死一头老黄牛;某某某来二回头,姚明改打乒乓球;某某某来三回头,大庆油田不产油。”其中“某”字者,就是填人名处。孩子们彼此取笑挖苦,往往用这样的打油诗或者顺口溜。笑人者气势连贯,绝无词穷之忧。为人笑者亦只能以类似方式回嘴,不准恼羞成怒,更忌讳骂人还手。诙谐文明之处,与西南一带的斗山歌颇有相似,几乎可以称为文斗了。
小学时的历史课是很晚才开课的,之前有名无实,全由数学老师代上。历史课本是三十二开的小本,厚于其他科目,插画用色艳俗,文字简单。但由于我总喜欢看故事,所以历史课本尤为我所珍爱,每每发到我手上的第一天晚就叫我读完了。
我记得其中关于大庆的部分,是放在开发北大荒的部分中讲的。我那时认识了第一个大庆人,王进喜。
好久好久之后,我才知道王进喜出生在甘肃。但是既然他的生命与大庆联系得如此紧密,他便的确是大庆人了。这应该也是他所坚信并引以为荣的。
彼时,我对大庆的印象不同于其他的东北城市。我断定大庆坐落在一片沙漠戈壁之中——像中东的那些产油城市一样。至于为何照片中的王进喜穿着棉袄,我猜测是沙漠冬夏温差极大之故。但与其他产油城市不同的是,大庆应该比较贫困。因为课本上的描述就是“栉风沐雨,以启山林”的那一套。草创的艰难,让我在时空上广而化之了。
小学往后,高中之前,我没听说过大庆的什么消息。只是偶尔,这个名字会在一些天气预报里一闪而过。那天大庆的天气如何,我自然不感兴趣。但想想,我曾了解过吹过哪里的风和飘过的雪,这之间相隔数百公里,好几年,故此尤为我所讶异。
高中时候我对大庆的了解增进了不少。但是增进的程度和世界其他重要城市仿佛。文科的学习还是会让我对这样一座名城的方方面面有点了解的。虽然那了解也仅限于历史老师的闲谈、政治课上的举例和地理试卷的分析题里。我没想到,将来有一天,我真的会和她相遇。
我常常反省,每每近为自责。遗憾于过去的盲目,又不愿后悔那时的选择。我觉得与其称之为冲动,不如称之为错误的选择——总之,我进行了一段短暂又失败的恋爱。
就它的性质而言,也可以视为尝试。我尝试恋爱,试图将我的幻梦落成现实。就它的结果而言,我失败了。此前我从没有经受过让我痛苦了如此之久的失败。
我不知道她是否生在大庆。但是她既然在我心里,与大庆密不可分。我就姑且鲁莽地把她视作大庆人吧。我随后去了大庆。
大庆给我的感觉是两面的。我感受到了社会主义伟大理想曾真切绽放过的光芒、荣耀和伟力。斑驳的疗养院墙皮,积雪的炼油厂房顶,荒芜的大油田,又轻轻地触到了我的心。
我去到她的学校,坐了那一列公交,想想着也真地走过了她来时和归去的路——这就够了,已足够告慰过去的我和我的爱。
我喜欢她的名字。大庆,虽然是新城,却又有着这样一个古拙的呼号。愿你在风雪之中安睡,不必顾虑南方的阴雨天。
完